品牌风向标 升级指导
品牌发声 对话领袖
优选行动 以往鉴来
品牌升级 塑造形象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记者问答

来源:政策研究室子站 发布时间:2018-12-05 15:20:20 1547

每50公斤112元,这是国家最近公布出的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和2018年相比,价格下调了3元,就该政策颁布所引发的社会各方面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

问:近几年国家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断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出于什么考虑?效果如何?

答:2004年以来,国家对稻谷、小麦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价格总水平、引导结构调整、促进规模经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粮食最低收购价及其他惠农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但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国内粮食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部分品种阶段性产大于需,国内粮食价格大幅高于国际市场,库存高企,收储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农民种植优质粮食的动力不足,市场活力减弱、用粮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突出,影响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2015年开始,粮食最低收购价改变连续7年上调的做法,保持稳定或逐步下调。经过三年的改革,成效初显。一是改变了价格水平只升不降的市场预期,托市收购量大幅减少,市场化购销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优质稻谷、小麦的面积逐步扩大,品质逐渐提高,推动我国粮食生产向更绿色和更可持续方向加快转变;三是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激活了下游产业链,粮食加工企业经营状况向好,实现了产业上下游的协调发展。

问:近年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农民安心种粮的“定心丸”。近几年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遵循的基本思路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着力增强最低收购价政策灵活性和弹性,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

具体来讲,一方面,要区别品种、分步实施,逐步将最低收购价调整至合理水平,回归政策的托底功能,既要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又要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按市场需求种植质优价高的品种,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充分发挥财政支持作用,配套完善相关政策,保护好农民利益不受损,种粮积极性不降低,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非常可喜的是,今年新麦上市后,优质优价特征凸显,优质小麦价格比普通小麦每斤高出0.1元以上,种植优质小麦的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这也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农民合理种植,不再单纯追求产量,而是更加注重品质提升。

问: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小幅下调,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民收益?

答: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下调3分,是充分考虑小麦生产成本等情况,统筹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作出的安排,在保持农民种粮收益预期基本稳定的同时,以期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引导粮食供给结构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粮食的最低收购价的下调并不意味着市场收购价就呈现必然下降趋势。粮食最低收购价不是市场的实际收购价,而是在市场价格过度下跌时起到托底作用。一般情况下农民随行就市出售粮食,只有当主产区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国家才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指定收储企业按照最低收购价入市收购,避免市场价格过度下跌,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保护农民利益。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市场价格都应高于最低收购价,价格水平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经过几年的政策完善,最低收购价向托底功能回归,市场机制作用更加有效发挥,市场化收购空间进一步拓宽,今年小麦市场收购价基本在每斤1.2元以上运行,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而且,在下调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同时,国家将加大“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力度,更好地鼓励地方和农民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等生产供给,通过优质优价实现农民增收;同时,还将探索开展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保护农民利益中的重要保障作用。因此,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微降3分,对农民收入和小麦生产总体影响不大。

原标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就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答记者问

品牌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