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风向标 升级指导
品牌发声 对话领袖
优选行动 以往鉴来
品牌升级 塑造形象

温氏股份新公告:温氏乳业总负债增至5.71亿元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8-08-01 19:38:07 1841

温氏乳业

7月23日,温氏股份宣布拟与关联方筠诚投资共向旗下广东温氏乳业有限公司(下称“温氏乳业”)增资6.9亿元,以改善其财务状况、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而一同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温氏乳业无论是亏损面还是总负债均呈扩大趋势,目前,亏损扩大温氏乳业总负债已达达5.71亿元,只能寄望此次增资以改善财务状况。

温氏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但在奶价下降、成本上升、新建养殖项目业绩未达预期的情况下,温氏股份2016年确立了“以乳品加工业带动养牛业发展”的转型目标。业内人士看来,下游乳品的加工和市场开拓没有特色、营销保守,是温氏股份一大短板。

温氏乳业总负债增至5.71亿元

根据温氏股份7月23日的公告称,公司拟与关联方广东筠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广东温氏乳业有限公司增资58500万元、10658.82万元。交易完成后,温氏乳业注册资本为7亿元,其中温氏股份持股85%,筠诚控股持股15%。

对于此次增资,温氏股份解释其目的在于优化温氏乳业资产负债结构,改善财务状况,增强核心竞争力等。公告显示,温氏乳业亏损面和总负债均有扩大趋势。

2017年,温氏乳业营收1.21亿元,亏损1521.38万元,总负债达1.5亿元。2018年一季度,温氏乳业营收6541.4万元,亏损606.26万元,总负债已增加至5.71亿元(截至3月31日,未经审计)。而近3年财报显示,乳品板块占温氏股份营收比重尚未超过1%。

对于温氏乳业亏损原因以及温氏整体原奶、成品奶业绩表现,温氏股份7月29日回复新京报记者称,相关数据会在8月的半年报中披露,目前处于静默期。

官方资料显示,温氏股份的乳品业务始于2000年,在广东、广西、湖南等地拥有5个奶牛养殖基地,1个乳品加工销售公司、1个饲料采购和加工公司,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温氏乳业为温氏股份2014年注册的全资子公司,分别在2018年3月、4月收购了温氏股份旗下连州温氏乳业、江华温氏乳业、鼎湖温氏乳业、钟山温氏乳业的100%股权,至此“乳业实体经营板块资产均由温氏乳业控制运营”。

值得关注的是,刚刚被温氏乳业纳入麾下的连州温氏乳业并未完成业绩目标。温氏股份在2016年1月发布的《关于连州温氏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里提到,拟使用2.13亿元超募资金及节余募集资金建设连州温氏乳业奶牛场项目,达产后每年可提供优质原奶2.5万吨。然而温氏股份2017年财报显示,连州温氏乳业当年收益为502.35万元。由于市场低迷,牛奶价格下降,奶牛饲料采购成本上升,牛奶生产成本增加,导致该项目暂未达到预计收益。

下游乳制品被指是温氏一大短板

伴随此次增资,温氏股份还宣布拟与筠诚控股按股权比例向温氏乳业提供不超过3.5亿元的借款,并称“温氏乳业目前处于战略发展关键期”,资金需求量大。

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5月,温氏年产8万吨的大旺乳品加工厂投产,被认为是“以原奶销售为主的温氏乳业,踏上转型升级新征程”。彼时温氏股份董事长温志芬对媒体表示,2016年决定进一步做强做大温氏乳业,以“乳品加工业带动养牛业发展”为转型思路,希望“精耕广东、布局华南、迈向全国”。

不过在乳业专家王丁棉看来,温氏转做下游的最大问题是产品没有特色、营销太过保守、市场没有销路,“可以说乳制品加工和市场是温氏一大短板”。据他了解,温氏早在2004年左右就建立了下游乳品加工厂,但日销量一直未超过50吨,“市场反响很一般”。

年报显示,温氏股份2016年共销售原奶4.29万吨、乳制品1.28万吨;2017年共销售原奶 5.53万吨、成品奶1.83万吨。以此计算,温氏股份平均每日成品奶销量仅为42.6吨。

王丁棉表示,在广东乳制品市场,如果日销量达不到150吨以上,企业就没有话语权。目前在广东“主战场”,燕塘综合市场占比最大,卡氏单品销量最高,此外还有风行、皇氏等竞争对手,“温氏基本排在市场最末端”。

7月29日,温氏股份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其成品奶销售网络目前遍布广东,品质是其一大竞争优势,加上“‘供港品质’的产品理念已深入人心,已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忠实用户。”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温氏股份官网展示的成品奶3个系列12款产品,其外包装上均写有“100%供港鲜牛奶制造”。但王丁棉认为,“供港”并不能成为产品特色。伴随供港市场的饱和与内销竞争,温氏引以为豪的“供港品质”正渐渐失去品牌优势。

原标题:亏损扩大 温氏乳业总负债达5.71亿元

品牌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