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暑假,一场名为“赵闯和杨杨+百万科学艺术家联合创作计划”的户外科学艺术展在北京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环绕的广场上举行,众多恐龙从亿万年前“穿越”而来,以1:1的雕塑、绘画、影像等方式,与人类见面。
这场规模宏大的户外科学艺术展——“赵闯和杨杨+百万科学艺术家联合创作计划”展出的是科学画家赵闯和科学童话作家杨杨8年来的代表作品。
赵闯在工作中。
杨杨在创作中。
2010年,相识于北京的赵闯和杨杨,成立了一个科学艺术研究和创作机构——PNSO啄木鸟科学艺术小组,并同时启动“PNSO地球故事科学艺术创作计划(2010-2070)”。他们希望能通过科学艺术和最新科学进程的研究成果,讲述生命演化过程中物种、自然环境、社群、文化等事物的内在关系,以人类文明视角表达地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这个宏大的计划启动之初,赵闯和杨杨就为它设定了60年的创作期限,这是他们对自己的激励和期望,希望自己能用一生的时间来进行这项事业。
赵闯从小就对恐龙着迷,即便没能学习古生物专业,却依然凭借自己无限的热情坚持进行科学复原绘画。大学二年级,他与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合作绘制的古生物复原图作品“远古翔兽”,就登上了世界三大顶尖科学期刊之一英国《自然》杂志封面。这是《自然》杂志封面首次选用中国人创作的作品。在2010年PNSO啄木鸟科学艺术小组正式成立后,赵闯正式开始了科学绘画的创作之路。
与赵闯初识之时,杨杨还是文学创作的新人,因为备感人类这一最为强大的物种在地球上的孤独,以及生命的无常与短暂,遂下决心将恐龙以及更多的已经逝去的动物作为创作题材,开始了科学童话的创作道路。
8年来,赵闯和杨杨这两个年轻人,夜以继日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创作中,几乎从无休息日。赵闯已根据科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完成了超过1000种古生物化石的生物形象的科学复原,近500种古生物化石骨骼结构的科学复原,数百种古生物化石生物形象立体复原。他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芝加哥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数十位科学家保持长期合作,为他们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提供必要的科学艺术支持。赵闯创作的视觉作品多次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全球顶尖科学期刊上。
赵闯绘制的马门溪龙生态复原图。
赵闯创作的《中国恐龙》邮票小型张。
而杨杨创作了数百万字的科学童话作品。她将科学与文学结合得“天衣无缝”,在大气磅礴的叙事、细腻而雄浑的文字中,赋予已消失的生命以灵魂,给予已逝去的世界以生命,创作出一个属于她自己的科学童话世界。在她的笔下,那些逝去的生命,再也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数据,而是鲜活的、真实的个体生命,它们让人类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获得了对生命、人性的重新思考。
她和赵闯合作出版的作品荣获了“国家动漫精品工程”、“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向青少年推荐的一百种优秀图书”等荣誉,也取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等政策支持。2014年,赵闯和杨杨获得“中国年度科学新闻人物”殊荣,这是对他们的科学艺术创作的肯定和褒奖。
赵闯和杨杨的事业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科普活动,更是科学艺术的探索、创作和传播。他们希望通过60年的科学、艺术和文学作品创作与理论研究,以出版、展览、课程等多种知识分享方式,为科研机构和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科学艺术服务,希望为青少年科学观念的普及、科学思维的锻炼、科学能力的培养、科学美学的建立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份事业当中。
原标题:赵闯、杨杨:用科学艺术“复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