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风向标 升级指导
品牌发声 对话领袖
优选行动 以往鉴来
品牌升级 塑造形象

潘勇:有效投资之后将是中国经济的有效腾飞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18-09-20 14:57:15 1832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平衡稳定发展,国家发改委表示今后也要尽全力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补短板工作力度,推动稳定有效投资。

有效投资也是扩大消费

如何加快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大家的共识是,在外需不确定的情况下,着力点只能是扩大内需,而如何才能扩大内需,很多学者的主张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但是对扩大有效投资却重视不够。笔者认为,扩大有效投资才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有投入才会有产出,有产出才能支撑消费;没有产出的消费,要么是“啃老本”,要么是“透支未来”。

在通常情况下,投资的40%会通过劳动报酬的方式转化为消费,扩大投资才是真正持久地扩大消费。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有条件走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路子,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美国政府可以不断突破举债上限,循环举债、发钞还债。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刚刚起步,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无限举债,那也是无法持续的。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家庭总存款量已经低于总贷款量,消费者要还贷,能够用于日常消费的资金必定大为减少。这才是当前消费不振的根本原因。因此,对于发改委提出的稳定有效投资、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加强生产力布局和“补短板”投资力度

策划实施一批重大的生产力布局项目。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扩大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经验。新时代对外开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和WTO规则,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更具活力、更富效率的同时,也会加速贫富分化、拉大区域发展差距。这是市场机制效率优先的特性决定的,也是一条客观规律。那些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地区将会更快发展,而偏远内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将会更加困难。国家需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全局的生产力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规划一批城市集群、产业集群、重大工程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上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是国家以备战为目的组织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建设。虽然经历了重重困难,但也大大改善了国家生产力的整体布局,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西部地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可贵基础。从战略全局和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中国的发展还得靠各地区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均衡发展。偏远地区的区位劣势,可以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改变;中西部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也可以通过工程调水、种树种草等生态工程加以改善。这种重大的生产力项目的布局和投资,市场机制解决不了,只能由政府来承担。

加大“补短板”的投资力度。“补短板”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应有之义,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要针对社会领域、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如排水系统、立体停车库、城市立交桥、垃圾和污水处理厂等,加大这类投资既能缓解城市病,让广大市民受益,又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性,还能扩大就业。现在,由于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因而对这些投资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其实这些投资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非常高,可以吸收社会资本投资。

扩大房产税试点,挤出炒房资金

近年,国家的货币投放量并不少,社会上不差钱,只是很多钱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而进入了房地产市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存在较大泡沫,大家是有共识的。房地产是很多地方的支柱产业,是解决就业、取得税收的重要来源,还可以获得巨大的土地出让金,因此各级政府对房地产开发的积极性非常高,具有难以抑制的冲动,甚至不惜启动“抢人大战”。下决心挤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宜早不宜晚的选择。各地房地产业的发展健康与否,全国不可能有统一标准,因为房产的需求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人口的流动性直接相关,只适合省市层面的各自调节。开征房产税,是各国通行的做法,大家也是有共识的,困难在于如何具体操作。因此,在上海、重庆开展房产税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分批次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调动各地的积极性进行探索,既能够有控制地挤出房市水分,避免房市大的起落;又能够在房地产发展枯竭后,开辟新的稳定税源;还能为全国统一房产税的出台积累实践经验。

攻关核心技术,培育新兴产业

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把新兴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这是中国经济实现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所在。根据中国的国情,借鉴高铁、核电等举国体制的优势,国家应当对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关键技术,如芯片、操作系统、航空航天等进行集中攻关,争取尽快实现技术突破。对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更适合以企业为主进行技术攻关。资金的来源问题,从根本上讲要形成种子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为完整链条的股权投资体系,为吸纳社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畅通渠道、搭建平台。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体制机制相对比较稳定,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也容易对其形成路径依赖,从而陷入自我束缚,因此创新体制机制要永远在路上。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根本的举措应该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需要努力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这需要把握好社会秩序与社会活力的辩证关系,其中的度必须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现在各方面的条条框框很多,如果证明哪一条在实践中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应该及时调整,如果哪些条条框框是必不可少的,那就需要及时补充。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动态平衡。

中国是一头雄狮,但是还未完全醒来,中国经济蕴含的动力是无穷无尽的,在有效投资的支撑下,中国经济将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为未来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贡献力量。

原标题:潘勇:高质量发展少不了有效投资



品牌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