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雄,相信第一次听闻这个名字的人们都会觉得这是个英伟挺拔的男士,可事实证明,这样一个英气的名字,也可以是个英姿飒爽的女中豪杰。
少年英才
伴随着声声啼哭声,吴健雄出生了,而这,正是女性解放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五月三十一日,吴健雄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书香门第。这里,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也是吴健雄出生的地方,更是她去世后的安息之处。
吴健雄这个名字,却是得益于其父亲的吴仲裔的竭力争取。
吴健雄属“健”字辈,族人依次以“英雄豪杰”取名。因为排名第二,便得了“健雄”这么一个颇为阳刚的名字。当时她的祖父得知孙女的名字后,曾试图让她的父亲换一个,但父亲吴仲裔坚持。父亲希望她能够不让须眉,积健为雄,为所有女儿家争光。
此时的父亲并不知道今后的吴健雄当真不负所期,更是成为了在世界物理界都大放异彩的人物。
父亲吴仲裔,是吴健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人物,对吴健雄的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无人能及。他亲身经历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复辟帝制、军阀混战、内战抗战等风云变化。也许正是由于新式思想的洗礼,父亲不仅没有那些传统礼教思想,而且特别开明、有见解、有胆识、认为男女是平等的存在,甚至希望中国女性也能做出不输于男子的大事业。因此,父亲吴仲裔在镇上创办了一所女子学校,起名“明德”女子学校,并一视同仁,不收取任何学费。
因为父亲的坚持,吴健雄从小便能和家中的兄弟一起读书识字。十一岁,吴健雄从明德女子学校毕业,以第九名的成绩考入苏州女子师范学校。这时的吴健雄,唯一的课外活动便是看小说,其中最得她喜爱的小说,莫过于居里夫人的传记和《拿破仑传》。在不经意间,吴健雄的物理学之路似乎已经萌芽。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吴健雄凭借自己的聪慧和努力,进入中央大学,攻读数学专业。
后来,有人问她,为什么在物理学上,有这么大成就,她说,勤奋,悟性和机遇。
吴健雄资质俊秀,学习游刃有余,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她翻阅了一些有关X光、电子、放射性、相对论等方面的书籍,没想到一下子便被伦琴、贝克勒尔、居里夫妇、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她第二学年便申请转到了物理学系。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施士元的精心指导下,吴健雄撰写了一篇题为《证明布喇格定律》的优秀毕业论文,获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
1934年,吴健雄以全校第一的成绩,从中央大学毕业。 毕业之后她受聘到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不久进入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做物理所指导老师顾静微的助手。
命运的分叉点
人生总是无时无刻不在面临选择,而其中有些选择,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1936年,吴健雄经顾静微的推荐,去国外深造。只是,这一次选择,成就了吴健雄的物理学者的一生,却也给吴健雄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这一次,却是吴健雄最后一次见到自己的家人。
1938年,当吴健雄正式开始做原子核物理实验时,这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1942年,美国制定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由于之前研究铀原子核分裂的产物的一项成果是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核心内核,她顺利成为“曼哈顿计划”的成员,并为原子弹的铸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之后,很多人亲切的称呼吴健雄为“原子弹之母”。
另外,塞格瑞和吴健雄共同发现了对铀原子核分裂连锁反应有关键影响的惰性气体“氙”。
吴健雄就有关研究结果写篇论文,由于塞格瑞的坚持,论文便以吴健雄独自署名的方式在美国最有权威的《物理评论》上刊出,奠定了她在物理界的地位。
虽然由于性别等一系列原因,吴健雄并未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吴健雄的物理学成就并非只是一个诺贝尔奖就可以抹去的。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史坦伯格评价说:没有吴健雄的实验结果,李政道、杨振宁二人的理论只能是一种构想,吴健雄的实验结果改变了这一切,吴健雄应该当之无愧地与他们共同分享诺贝尔奖。
以色列人设立了沃尔芙奖,专为那些应得而未得到的诺贝尔奖落选者而设。基于物理学界的共识,吴健雄是该奖第一位得主,奖金甚至超过诺贝尔奖。
吴健雄为世界现代物理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在博士在读期间就参加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解决了连锁反应无法延续的重大难题,被人们称为“原子弹之母”。她还验证了著名的“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和“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并先后获得了各国政府及世界著名大学颁发的荣誉、学位和奖励等,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物理女王”。
时间的流驶,能慢慢抚慰伤痛,却也足够让人们忘记那些曾经的骄傲与辉煌。提起居里夫人,我们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甚至在课本中也会看到,可为何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居里夫人”,却反而几乎无人得知?
“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叶落归根,魂归故里,即使入了美国籍,也阻挡不了心的向往,也掩盖不了心的行动。吴健雄,值得被更多人知道!